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张兴民:数载坚守,一代重大人的沧桑与浪漫

誓作前锋的 重庆大学 2021-12-05


人物简介

张兴民,1955年9月-1960年9月重庆大学机械系学生,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9月-1983年1月重庆大学机械系任教,担任机械系铸造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1983年1月至1986年4月重庆大学设备处副处长、总务处长、校长助理。

1986年4月至1996年9月重庆大学副校长,1992-1996常务副校长。

1996年9月至2000年1月,四川大学副校长。



1955年,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校友的推荐和讲述促成了张兴民与重庆大学的“初相识”。从校友口中,张兴民了解到,经过全国院系调整后的重庆大学,机械、冶金、电机等工科专业属于全国一流水平。“科技报国”是那一代青年人至高无上的理想追求,张兴民所在的高中班级,全班50人除了三个同学报考文科,其余都报考了理工科。张兴民则选择了当时在全国都非常知名的重庆大学机械专业。


“未来的工程师,欢迎你们!”这是当时重庆大学机械系新生报到处的迎新标语,时隔多年,张兴民仍然对这句话记忆犹新。醒目的红色标语让这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初入大学校园的兴奋中开启了他与重庆大学长达四十年的缘分。


55级重大机械系机造2班全体团员合影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五年


“我读书期间,机械系有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大专家,包括张可治教授、金锡如教授、林宇修教授、许香谷教授等,我们的学习、实验条件都是国内一流的,当时重大是全国机械制造最强的几个学校之一。同时又是当时不多的本科实行五年制的大学。”说到大学五年(1955-1960)的求学经历,张兴民对所学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不无自豪。基础课非常扎实,都是用当时全国大学最好的教材,最有权威的老师讲课。除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各类文体活动也丰富多彩。在文艺方面有着浓厚兴趣的张兴民在入校之初就展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哪个叫张兴民?赶快去文工团,有事找你!”中学时代就是成都中学生歌舞团合唱团男高音主力的张兴民,在开学第一周就受邀加入了当时的音乐社并投入排练黄河大合唱节目中。在张兴民的记忆中,除了日常的上课、实验,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劳动类的活动也非常丰富。


大学五年,无论是学校修民主湖时帮助工人挖淤泥,参与学校第七教学楼打地基,还是坚持参加学校实习工厂的顶班劳动,同学们都是热情高昂、兴致勃勃地参与。张兴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参与学校一段道路抢修的劳动经历。1958年学校修建第六教学楼,大型车辆长时间运输水泥石料压坏了校园不少路面,一舍到女生宿舍前的一段路的损坏程度影响了学生出行。为了尽快解决学生出行问题,机械系党组织带领该年级大部分学生投入到这段路的抢修工作中,要在短短时间内把路修好。修路的原材料少不了三合土,“什么是三合土?”他回答,“就是石灰、炭渣再加上水,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学生们修路的热情高涨,等不及工具补给,男生便自发地用脚来搅拌三合土。“我们光着脚,踩着炭渣和石灰,把三合土和好。”一开始搅拌三合土还算顺利,但时间一长,不少同学的脚都被石灰给灼伤了,说到这,张兴民挽起裤腿,指了指左脚小腿上的一块伤疤,打趣着说:“你看,这就是我当年参与劳动的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学当时的一些体育记录,无论是田径类还是球类,甚至是摩托车类,直到今天都没被打破,这大概和当年独特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吧。


与郑思群老校长的摩托车“骑”缘


由于文体方面表现突出,大学期间,让张兴民最自豪的就是在学校摩托车队的经历。当时重庆大学的摩托车队是国家体委和重庆市教委在重庆市布的点,在1956年开设第一批摩托车培训班面对全校公开招生。重庆市体委派了三个专职教员来重大办训练班,第一期成员招生非常严格。


“我由于身高合适,自行车技术也不错,反应力快,就自然而然地被录取了。”谈到这,张兴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在摩托车队期间,张兴民与郑思群老校长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摩托“骑”缘(张兴民留校当老师之后成了唯一在校的五十年代摩托车队骨干,也就担负起培训新学员的任务)。1964年郑思群校长为摩托车队争取到了十二台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摩托车指标并一次购入八台国产幸福牌摩托车,学校摩托车队训练班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天下午训练结束的时候,张兴民和同在训练班的队友正准备将摩托车推放回安置点时,遇到正在操场散步的郑思群校长。

 

“下午训练了吗?新车的性能怎么样,好不好开?”郑思群校长主动过来询问。“好,很好开,这可是好多学校没有的,大家都非常珍惜校长给我们这么好的条件。这款新车比苏联的摩托操作灵巧多了,其性能与捷克的jawa车(当时国内最好的两轮摩托)不相上下。”张兴民正好代表车队同学感谢郑校长争取来的新车,没想到郑校长突然问:“你看我能骑吗?”


这下让张兴民愣住了,想着“不想干也不行了”,就硬着头皮把摩托车推到操场,将离合器、油门、刹车的位置告诉了郑思群,郑思群迅速领悟了要领就上手开起来。“我见他第一次开摩托车怕出什么事,就跟在后头一直跑,和另外一个队友各用一只手抓住车后座。”绕着操场开了几圈后,郑思群突然踩住刹车,把车停下来,说到:“你们这样跟到车跑,好累嘛。可以了,可以了”。从摩托车上下来之后,郑思群交代张兴民要好好把摩托车队带好,就挥挥手朝办公室走去了。


回忆郑思群:勉励和指引的精神灯塔


张兴民和郑思群老校长的缘分不只那一次简短的摩托车学习经历。


机械系55-60学生党支部成员(1960年夏)


张兴民回忆,在他任教的一次机械制造基础课上:“郑思群校长忽然到访,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教室最后一排,听起了课。”在当时,“郑思群校长喜欢到处听老师的课”成为了全校美谈。


张兴民在2015年撰写的《深情怀念敬爱的思群校长——几件珍藏几十年的往事》一文中回忆“思群校长教我如何当好政治辅导员”。1963年学校贯彻“高教六十条”,开始设立年级政治辅导员,张兴民的留校经历就从这时开始。当时张兴民的教学业务刚刚走上正轨,他所在的金属工艺学教研室教师人数不多,因此他需要负责全校的非机械系机械制造基础课,任务繁重。当时张兴民将自己情况汇报给学校,就立刻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快快,思群校长要与你谈话,马上去办公室。”


这是张兴民第一次和郑思群校长单独进行面对面谈话,不免有些紧张。郑思群亲自将茶杯递给张兴民,亲切地说:“你是愿意做政治辅导员,只是不愿意做全脱产的政治辅导员,也就是既做业务老师又做政治辅导员对吗?”张兴民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了郑思群,郑思群同意他既作政治辅导员同时业务课继续上,给他分析了当时“高教六十条”的大背景环境,对他进行了鼓励,帮助他发挥所长,尽快地进入角色。


这次谈话在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勉励着张兴民,成为了张兴民心中不可撼动的向导和灯塔,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包含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做好。


坚守几十载:将“重大精神”贯彻到底


80年代初期,学校把60年代那一批青年教师、辅导员提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也就是这个时期,张兴民从副处长做起直到重庆大学副校长。在学校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争取对外开放,为了给学校争取更多资源,张兴民和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多方努力,完成了包括学校的逸夫楼建设、与霍英东基金建立联系等项目。在任期间还圆满完成了多项任务: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完成校园建设评估、“211工程”专家评审等.....张兴民在回忆到这些大事件时,激动地指出其背后隐藏的“重大精神”:全校上下同心同德,不断奋斗拼搏。


谈到与霍英东基金的渊源,张兴民感触尤为深刻。1991年7月,霍英东先生携家人一行到重庆,参观访问重庆大学,并正式宣布向重庆大学捐赠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2018年1月6日,澳门霍英东基金会捐资人民币3000万元用于重庆大学霍英东体育中心建设。张兴民回忆1991年接待霍英东先生的经历,感慨道:“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由港澳知名人士捐赠的体育设施,经过两代人心怀重大,志存高远的共同努力,虽经跌宕起伏,终又柳暗花明。”


张兴民感叹:“这是重大的历史、重大的风格。”


张兴民也对学校的青年学子提出自己的美好期盼:“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耍嘴皮子耍出来的。”希望同学们要吃苦耐劳、扎实肯干、刻苦钻研、友善待人。


他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三个“坚持”箴言:“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读书;一辈子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记者采访手记

      在7月成都最高温的天气里,我们来到张兴民老先生家,八十三岁高龄的张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口若悬河。采访过程中,我们跟随张老的回忆穿梭于重庆大学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张老的生动讲述中如同亲历了那些热火朝天、激动人心的岁月。在讲到重大精神的时候,张老饱含深情,在座工作人员无不感动落泪。张老将重大精神融入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也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后辈,要有所坚持,更要有所贡献。


文稿:赵深艳 陈科蓉

审校:张兴民 王琰

编辑:阮艳萍

图片来自受访者


推荐阅读

盲盒上线!快来抽取专属于重大人的新年祝福!

小薇漫画丨跟着小薇拜年啦~

舒立春书记、张宗益校长辛丑年春节致辞!

小薇电台丨《回家的末班车》春节篇!

红红火火 | 你的重大新春专属“红”已降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